“半发酵”第三天

“半发酵”第三天

“半发酵”是想象力学实验室【茶部】与艺术家张辽源共同发起的有关影像实验的项目。我们发现“发酵”这个技术本身和它的结果极为有趣,暗含了静止、变化、分解等一些内容,这些性质也会在此项目里发生。我们试图通过影像媒介的内变来讨论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

🚩Day 3:2017年5月14日

天气:晴

增加物品:置物架、茶具一套、木块20个、玻璃若干、图钉三盒、苹果电脑连接电视的转接头一个

增加植物:多肉一盆

工作:组装置物架;将不同种类玻璃分散至不同位置;裁玻璃台调整至最合适位置;建模;折纸实验

出场人物:张辽源、朱立华、郝炜帅、王香力、杨莹怡、王河化、唐润康、洪宇宁(家属)

“半发酵”第三天

🖊Day 3 工作笔记 张辽源

今天总得来说并不顺利,计划没有顺利实现。接连几天的高强度工作身体疲劳,而睡眠质量不高。上午出发时,米粒希望我陪她骑自行车。一开始我不同意,她很伤心,只好陪她在小区里转了一圈。

天气已经很热,尤其是车内,座椅都是烫的。车内的空气难闻,一股皮质加热后的味道。午饭简单解决。

马上分配各自的任务。原定这周先解决一个计划,但发现有些工作还是要提前准备,尤其学生需要慢慢进入状态,需要了解我的意图和工作的细节、要求,需要一个尝试的过程,因为我也还只是(有)一些想法。

“半发酵”第三天

建模的任务昨天就布置了。有关外框的一些实验今天展开,但还是一些计划,需要和画框师傅对接。细节很可怕,很多细节真的是无法预期的,总是存在没有准备好的问题以及突发问题。

“半发酵”第三天

“半发酵”第三天

原来计划粉刷墙面无法实现,因为空气不流通。

今天原计划一起用玻璃看图,没能如愿,因为所裁玻璃较小,而用来看图的电视太大,不太匹配。玻璃的摆放方式也没有提前解决,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解决方案,最后还是有了办法,但要等到明天。时间突然变得紧张,因为明天师傅还要过来拆阿悦的作品。

“半发酵”第三天

8:30(晚)安排男生先走,女生整理图片,需要把一些图片调正。

收获较大的是发现了一些可以用的图案,这个工作从昨晚就开始了。今天和×见面交流了具体的细节和我的意图!

折纸也很有收获。另外裁boli的工作台调整了一个最合适位置。

“半发酵”第三天

“半发酵”第三天

现在整个现场的确有点工作室的样子了!

而接下来,必须尽快的决定出第一个计划的清单!能够可以让师傅制作起来!

21:34

张辽源

1980年生于山东潍坊,现人民教师一枚,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给人第一印象朴实。早年作品多以影像方法反应公共环境问题,2009年始,关注点逐步从”外部矛盾”转入”内部矛盾”(内变),关注影像媒介本身。2013-2014年为创作空窗期,原因不详,若要刨根究底需借洪荒之力。

🔔2017/5/12-6/1 发酵期

🔔2017/6/7 15:30 展览开幕

🔔2017/6/7-6/20 展览时间

—————————————————

🔍

“想象力学实验室” 成立于2008年,属于江南布衣艺术中心,确定围绕寻找和推动创新事物展开工作。拾荒发明构想萌芽,全力守护其生长。积累条件促进想象力羽翼复苏。

📍

想象力学实验室 ·茶部

杭州文二西路89号[南都银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想象力学实验室):“半发酵”第三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