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5.25pa》项目第一期

!!鸿!!!!!

符号,也许只是指出其他现象的一种现象,这样的说法可能太静态,而且也很可悲,不足以表达其与我们的关系。但有种方法,如果非要建一个实在的通道连接到我们脑中不可,那也许就是“惊觉”了。“感叹号”就是业鸿兄的“惊觉”,甚至是一种启蒙,当他惊觉到“感叹号”围绕着自己,“感叹号”的展示方式已经开始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是符码层面的改变,而是由“惊觉”本身引发的一系列可能性所拥有的象征意义的改变。————烧行李小组说,以上都是他们的胡说八道。

注:! 感叹号又称感情号,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凡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以下为奇迹的闪现

奇迹#源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奇迹#1学校散步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奇迹#2 在家洗衣服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奇迹#3 骑车回家路上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关于奇迹的自述

如果有痕迹,就必定有留下痕迹的某些东西。但痕迹与留下痕迹的实体不总是具有同样的形状,因为痕迹不总是该物体的重压产生的,有如独角兽,是一种理念的印痕。但它是否真的无迹可循?这些年我常常想起初中时的那张钢笔画,那上面留下的感叹号形状的墨水——我初次与作为“奇迹”的感叹号相遇,以及在接下来的许许多多年里我遇到过感叹号们。籍此契机,通过和烧行李小组的合作,也许能通过对这个符号的寻找,追溯到源头那个“凶手”。这无疑是一次按图索骥般的尝试,没有行李的人,将赤脚走在路上。————张业鸿说

请欣赏

艺术人生

#!鸿之叹!#

张业鸿(b.1993)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1993年出生于广东广州

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了解烧行李小组在印-度📝请戳↓

印-度 | 新 印-度人

印-度 I 印肚

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是想象力学实验室自20165月开始运转的一间版画工作室,每年邀请一组版画艺术家入驻,展开他们与版画有关的艺术计划。“印”是版画行当的基本操作,“度”是尺度、角度和态度。没有咖喱,只有一茬子油墨味的“印度”不摊飞饼,滚筒印色,特产版画。“度”?你定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想象力学实验室):印-度 I 《5.25pa》第一期 业鸿的感叹号#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