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奇迹能分为两种,应该有一种是不可理解的奇迹,比如宇宙大爆炸,耶稣复活,它完全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范围;而另一种可理解的奇迹,别名叫巧合。它孕育于一个有无数可能性世界:随便一翻就翻到了想看的那一页,随便一切就切到了想听那首歌,买彩票中头奖,被天上的鸟屎砸中。骰子一掷,无法改变偶然,于是名为奇迹。一直以来,我相信感叹号部分属于后者,波洛克1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无限猴子定律的翻版:如果让无限只猴子用打印机打字,终于会有一只会写出莎士比亚的作品;一个五秒就能甩出不计其数的水痕的、噩梦般的机器,同样能甩出一个完美的感叹号。当一个极低概率(几乎为0)的事件乘以无限时,它都会变得可能,对此我并不怀疑。但同时,我也愿意相信感叹号部分属于前者——一个属于真正的事件的“奇迹”——当它发生时,你只能选择相信或不相信。
——张业鸿
选了一个吉利的时间,我们决定开始让波洛克一号进行他的本职工作。
#勃洛克一号草图
关于勃洛克一号:
由烧行李小组独立研发。通过机械手臂的不规律运动使前端毛笔甩出不规则的墨点痕迹,并从中寻找出“ 完美”的感叹号,从而对张业鸿“奇迹”的感叹号进行追尾,究竟是“奇迹”还是有意为之。
#360˚
#上身
#笔
#👋
#💪
#关节
#心脏
#胃
而在大概0.5秒后,他们会随着机械臂的运动,造成面前的白纸之上几道墨痕。
我们而需要寻找其中墨痕其中完美的感叹号,也就是张业鸿所谓的奇迹。
👇请点击图片寻找奇迹👇
#1
当五秒过后,感叹号开始徘徊在不规则的墨点之中,或许可以揭晓这个答案。
#2
#3
#4
#5
#局部
#局部
#局部
#奇迹
#奇迹
#奇迹
#奇迹
#奇迹
#奇迹
感叹号在纸上开始爆发,原来那一切可以让我们惊讶的东西,都成为了巧合,张业鸿怀疑的奇迹变成了概率,或许只是少了一个开关,仿佛每个人妄图变成的独特印记都变成了这台机器人随意给予的愉悦。当奇迹被可制造时,是否还能称之为奇迹?
关于奇迹的后续,请继续关注烧行李小组《5.25pa》项目
↓了解烧行李小组在印-度📝请戳↓
印–度是想象力学实验室自2016年5月开始运转的一间版画工作室,每年邀请一组版画艺术家入驻,展开他们与版画有关的艺术计划。“印”是版画行当的基本操作,“度”是尺度、角度和态度。没有咖喱,只有一茬子油墨味的“印–度”不摊飞饼,滚筒印色,特产版画。“度”?你定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想象力学实验室):印-度 I 《5.25pa》之波洛克一号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