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和去」是金亚楠在想象力学实验室的最新项目。
它还是贝克特的一部短剧,一场无限循环的表演,一种有关开始和结局的结构。这正是金亚楠近期的关注点。
想象力学将于2019年8月推出该项目的同名展览。
想象力学实验室将和艺术家金亚楠合作其最新个人项目「来和去」。在这篇推送里,艺术家会为此项目的主体作品之一《为某人设计墓碑》招募参与者。艺术家将在对入选的参与者进行对谈和采访后,为他们设计墓碑。
同名个展将于2019年8月在想象力学实验室呈现,敬请关注。
项 目 介 绍
文 | 金亚楠
来 和 去
来和去是一种格式。
《Come and go》是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于1956年写的一个剧本。剧中的人物以一种给定的且接近无限循环的格式进行表演,期间夹杂着低声的闲言碎语。在剧末,剧中人物FLO说道:「I can feel the ring.」暗示了一种有关结局和开始之间的迷幻结构。
这样的结构是我近两年所着迷的,这种闲碎的世界是真实有感的。因此,我的工作往往会通过与人对话,观察一些角落的物品,去到一些故事的发生地,然后收集它们的具体信息,最终设计为一些有趣的「形状」。
这些形状就是这个世界的格式。
《 为 某 人 设 计 墓 碑 》
《为某人设计墓碑》是这个展览中将会呈现的作品之一。以墓碑为切入点,设计出一些人对于未来时间、未知地点、未知载体的此刻假设。每一块墓碑都可被视为一份「肖像档案」。
如果你对为自己设计墓碑感兴趣,希望和艺术家一起探讨自己墓碑的可能性,欢迎参与。
公 开 招 募
《为某人设计墓碑》这个计划希望邀请一些感兴趣的人和群体一起参与完成。
参与者需先和艺术家展开对话,告知自己设想的墓碑大概是什么样子。之后艺术家会和你一起具体落实这个墓碑所需要的设计元素,以及可能涉及的占地、大小、位置等等。你可以提出一些特殊的想法,只要那是你真实想要的样子。
具体参与方法请点击
👇👇👇
您还可以在底部菜单的「-ing」目录中查看正在进行中的项目。
+ + +
▲2019年1月1日,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到达太阳系边缘的「终极之地」。探测器带着冥王星及太阳系「第三地带」的发现者克莱德·威廉·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1906-1997)的遗骸,他是阿黛尔和芒罗的儿子,帕特丽夏的丈夫,安妮特和奥尔登的父亲,天文学家,教师,段子手。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纪念碑原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1953年六位解放军坦克兵建议将首都两字去掉,并以「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的原则创作。现在我们看到的人民纪念碑并未最终完成,碑顶预留给宝顶的两米见方的平台,由于宝顶方案无法统一,至今仍未完成,希望由后辈来完成。
▲史蒂夫是福特公司的工程师,但是他生前酷爱宝马车。他的家人为他制作了一个宝马车形状的墓碑,并且定制了特殊的车牌和停车票。
▲在法国巴黎的拉雪兹公墓里,埋葬着The Door乐队的主唱Jim Morrison(1943-1971)。他死后十年都没有墓碑。1981年,有人给他立了碑,雕塑家Mladen Mikulin为他制作了大理石雕像。Jim的粉丝不断在墓碑上写下纪念,直到1988年,雕像被两个狂热的粉丝偷走。目前,他的墓碑已被清理干净,并且用围栏保护了起来。
▲四川大邑县有位住持,九十年代起接管了唐代开凿的药师岩石窟。但他嫌这些古代石窟太老旧了,于是找来工人用油漆重新粉刷上色。他去世后就葬在石窟边。
▲2013年情人节,正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国女兵KimerlyWalker(1988-2013)被Sgt.Montrell Lamar Anderson Mayo谋杀。她生前最喜欢海绵宝宝。
▲西伯利亚设计师为Rita Shameeva(1990-2016)设计的IPhone 6墓碑和她的二维码墓志铭。
▲电影《让子弹飞》里,六爷死得最早,他的墓碑也最喜庆,666~
金 亚 楠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工作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金亚楠的工作形态比较复杂,但从这些年的工作中可以发现他对于生成各类对话的兴趣。他早前以参与艺术小组或群体性创作为途径,探究个人在群体中的相互制衡关系。随后又尝试进入公共事业中工作,在社区设计、城市规划中探寻各层级之间协商失效及其背后的错位逻辑。近几年,他更关注个体或群体单元在共谋机制中的差异化表现,针对机制架构一类隐喻化的设计,以加强对话的侵略性。目前,他的这类设计一部分通过服务于院校、赞助人的策划工作展开,另一部分透过其作品的叙事线索及参与体验呈现出来。
个 人 项 目
●2018-「在无尽的围绕中实时生成」,铜场空间,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2008-「关于人形」(表演),天光厅,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策 划 项 目
●2017-铜场计划
●2017-小卖部杭州
●策划「鱼市」「人体课」「野集」等艺术项目。
小 组 项 目
●2013-长长的电台
●2010-圆形处理机小组
●2010-春游
部 分 群 展
●消夏录,拾萬空间,北京。
●来来来,香格纳画廊,上海。
●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回顾展, 中央学院美术馆,北京。
●中国新影像:2010年以来的新态度,安仁华侨城,成都。
●AMNUA策展研究计划第一回「策展身份」,不在服务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过 往 作 品
个人项目「在无尽的围绕中实时生成」展览现场,2018。
《听说每五百年有一只白蝠》
何时
每一刻都是一个五百年的
开始或者结束。
《贝尔维德》
何地
这似乎是个英雄。
在身份没有确认之前,
暂时以梵蒂冈中庭的名字给它命名。
它曾被安放在那里,
从此人们观看它。
《头骨1/2》
何人
这一定来自于某个人。
从它被复制的那一刻开始,叫它头骨,从此无名无姓。
我用模具翻制了近百个石膏头骨,并将其一分为二。每对头骨都有相同的外形,内部的孔洞却都不相同。无名的头骨依据空间左右围绕,最终在中轴线上相遇。
《管子的状态》局部
文字和图片由金亚楠提供
编 辑📝| 薛 路
推 荐 阅 读 |Reading Recommende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想象力学实验室):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①为某人设计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