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想象力学实验室与上海小美艺术空间联合举办了一期月食特别活动。
“月食”作为想象力学实验室的项目之一,自2013年9月开始,想象力学实验室发起第 1 期月食,定期在每月的20号邀请2位(组)艺术家下厨,并邀请20 位食客共同品尝。这些从未在公开场合出现过的作品在“月食”被酝酿、炮制和分享,它是在固定的时间、空间,发生的一期一会的集体经验,并由此带来更多的个人体验和变化。今年新版月食trip启动。
【月食@小美现场】
【主厨及菜品写真】
李 明&笨笨坤
《给相机吃的菜》
它们不好吃,但是很好看,很适合拍照。
毕竟,一道菜的本质如果是平衡,那在打破平衡的第一瞬间,这道菜也就消失了。
《给相机吃的菜》#1
李 明 &笨笨坤
煤气罐、氦气罐、酒瓶、扳手等
《给相机吃的菜》#2
李明 &笨笨坤
叉子、石头、酒瓶等
《给相机吃的菜》#3
李明 &笨笨坤
蜜瓜、酒瓶、扳手等
笨笨坤是(快⼿)上的平衡术专家,他喜欢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摆成平衡中的雕塑。
我邀请他与我合作,他的任务是摆盘。
这几道菜传递出平衡的美感。
…………………………………………………………………
MASHAMA
《窒息昙花》&《湮灭上海》
《窒息昙花》
MASHAMA
灵感来源于2014年秋冬MASHAMA巴黎时装周秀场
系列主题“午夜昙花”
琅尼斯黑森林松树天然成熟、黑魔法师马卡龙饼皮、
艾米莉亚低卡Gelato、MASHAMA ATELIER 定制蕾丝口罩
透明花瓣水晶盘
《湮灭上海》
MASHAMA
灵感来源于2019年春夏MASHAMA巴黎时装周秀场
系列主题:湮灭的ACESO
多色水果刨冰、上海赛博城市模型、鲜花等
昙花一现的午夜
生死爱欲的绚烂弥漫
请张开你的嘴
贪婪舔食这转瞬即逝的绽放
于Aceso手中代表医学的“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与代表药学的“阿克索之碗”上的蛇以“衔尾”姿态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湮灭隐现,如同现代女性重塑的自我参照,既相融合又包藏对立,是一个既清晰而又模糊的“完美”概念。正如贝蒂·弗李丹所言“women are not born,but formed(女性源于塑造,而非天生)”
…………………………………………………………………
鸟 头
《墨宝煎饼》&《两只头》
《墨宝煎饼》
鸟 头
意大利墨鱼汁、山东大饼、
手刻胡萝卜印章、特制口味印泥
《两只头》
鸟头
喷火油爆鹌鹑头、黑金南皋酒
…………………………………………………………………
孙 逊
《正不压邪》
《正不压邪》
孙 逊
龙虾、螃蟹、青口贝、
皮蛋、带叶树枝、樱桃等
…………………………………………………………………
张 琳
《水无月》
水无月之《水 生》
张 琳
柚子醋渍襄荷瓣、莳萝油三文鱼卷
洋甘菊味干冰气雾、平叶芒草
非白食盘、流金品杯
水无月 之《冰 裂》
张 琳
夏柑莳萝寒天冻、青梅粗盐末、
冰裂糖、紫苏叶
银杏壶承、凝水盖置、留松茶针
六月的别称–“水无月”,恰逢“夏至”节气。
因为高温闷热的梅雨季节被视为邪毒滋生的温床,
故以“水无”之名来祈愿干爽洁净的夏日。
玻璃最能营造神清气爽的景致,自古就有用玻璃食器来唤起凉意的智慧。
将“水”与“冰”作为此次整体设计主题,营造清凉感的同时蕴含驱邪祈愿之意,
遵循岁时,一同体味夏日风雅食趣。
灵感来源 • 日本琳派装饰画艺术代表作尾形光琳, 燕子花図屏風
燕子花学名“平叶鸢尾”,故呈现方式取日系风格,食材制作工艺取法餐之精髓,再配以蕴含东方元素的中国玻璃食器。尾形光琳的”琳“字,有“美玉互相碰撞发出声音”的意味。
让多样元素互相碰撞、迸发清脆啷当的醒目食感,运用于“月食”体验再合适不过。
用洁净之水激发洋甘菊味气味,
白雾使襄荷好似真实生长于隐秘水域。
用手直接取食襄荷瓣盛放的鱼卷,
最后品尝芒草叶饰上迷你的燕子花型糖片以引出下一道甘味。
冰对于古时简陋的存储条件来说属于奢侈品。因此,模仿冰的食物成为人们追逐的上品。
更甚的是,不管是清透的寒天冻,还是模拟防暑降温之意的壶承和盖置,都是“不会融化的冰“。
将夏柑果肉模拟的月亮藏于“水无”之意的凝固寒天中,以清凉又不失干爽洁净的设计来度过越夏之日。
用茶针取用寒天冻,蘸取紫苏青梅粗盐末食用,感受甜酸咸的碰撞和平衡。
…………………………………………………………………
周 力
《粉色咖喱鸡》
&《元贝野枸杞蓝莓汤》
《粉色咖喱鸡》
周力
仔鸡、红咖喱、泰椒、番茄、椰清、香料等
《元贝野枸杞蓝莓汤》
周 力
野生黑枸杞、蓝莓、小扇贝、
汤小瑶柱、老母鸡、筒骨等
月食灵感来源
周力作品《心原—桃花源 之十八》
– The Peach Garden No.18 ,
布面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
250cm x 600cm,2018
月食灵感来源
周力 作品《心原——蓝 之一》
-Wind and Thunder No.1,
布面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
250cm x600cm,2018
【关于主厨】
李 明
李明是双飞艺术中心(团体)的成员,近期个展包括:1703,天线空间,上海,2018;烟士披里纯,和维画廊,杭州,2017;“MEIWE”,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5;“中介”,天线空间,上海,2014。
部分群展包括:“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三亚亚特兰蒂斯,海南,2018;中国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17;No walk, no work,伊韦尔冬当代艺术中心,瑞士,2016;“混杂的世界,议论中的大多数”,釜山双年展,釜山,韩国,2016;“Tutorials– Moving Images and A User’s guide from China”,皮诺帕斯卡里博物馆,波利尼亚诺,意大利,2016;“我们 —— 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chi K11美术馆,上海,2016;“必要元素–中国移动影像”,Borusan 当代艺术中心,伊斯坦布尔,2015;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4。
鸟 头
鸟头(宋涛b.1979, 季炜煜b.1980)以摄影为创作基础而不被摄影所框限。他们的镜头捕捉任何能涉及的事物,将关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思考逐渐内化到他们的图像语境中。他们结合照片矩阵,拼贴,装裱,摄影书等各种对于照片的使用方式,在不同的展览空间和环境中呈现多个自我更新进化的“鸟头世界”
重要展览:生活城市 , 泰特现代美术馆 , 伦敦(2017);第七届深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 , 深圳(2017);第六届莫斯科双年展 , 莫斯科 , 俄罗斯(2015);2013年被首届 HUGO BOSS 亚洲艺术大奖提名入围;2012 新摄影,MoMA,纽约,美国(2012);重新发电 –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2);光国,第 54 届威尼斯双年展 主题展,威尼斯,意大利(2011);2011 艺术家档案 东京国家艺术中心当代艺术年展,国家艺术中心,东京,日本(2011);鸟头:新村,EX3 CENTRO PER L’ARTE CONTEMPORANEAFIRENZE,佛罗伦萨,意大利(2011);他人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08);中国发电站 – 第二站,ASTRUPFEARNLEY 现代美术馆,奥斯陆,挪威(2007)。鸟头的作品被英国泰特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尤伦斯基金会、德国 Wemhoner 收藏、美国 The Margulies 收藏、挪威 ASTRUP FEARNLEY 现代美术馆等收藏。
Masha Ma
Masha Ma是首位登上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的最年轻中国设计师,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Alexander McQueen工作室参与设计工作,其后正式在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上发布时装秀至今。目前拥有同名品牌MASHAMA、年轻化品牌MASHAMA Z。Lady Gaga、Naomi Campbell、Bella Hadid、陈冲、杜鹃、刘雯等国内外一众知名女星都曾穿着MASHAMA。
Masha Ma接受美国《TIME》时代杂志的邀请,参与了“Next Generation Leader”栏目专访,成为近年来首位接受该专栏访问的中国设计师。同时登上英国《The Observer Magazine》杂志的封面人物。荣获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设计师奖, 被英国版《Vogue》在“Depeche Mode”中评选为巴黎当代时装设计界最前沿力量。
孙 逊
1980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阜新市,现居住并工作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孙逊的作品通常为手绘而成的动画短片。因此除动画短片本身外,同时可以看到与其动画相关的手稿或运用其他媒介制作一些作品。现实与幻想、时间与历史一直贯穿着孙逊的作品。孙逊的作品也涉及一些社会发展及演变的主题,并提及一些理论家如马克思、阿多诺和霍克海姆。
孙逊曾在圣路易斯美术馆(密苏里) 、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勒姆布鲁克博物馆(杜伊斯堡)、海沃德美术馆(伦敦)、温哥华美术馆(温哥华)、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等举办展览。
张 琳
上海玻璃博物馆创始人、馆长兼执行总裁
Founder, President and CEO of Shanghai Museum of Glass
张琳先生于2011年创立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并提出了打造一个互动体验型社区化、国际化博物馆的崭新概念。秉持“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博物馆”的愿景,张琳先生带领团队,在求新创变,追求卓越之中,将一个冷冰冰的旧工业园区改造成了一个持续成长着的多功能博物馆园区,处处体现并分享着后工业时代的精致生活美学。作为博物馆生活方式的倡导、分享和引领者,张琳先生发起多个高品质创意国际化展览及跨界艺术项目,打破玻璃单一材质的局限性,积极融入多维度视角,探索玻璃的无限可能性,支持艺术家的创造力工作。多年以来,博物馆的“生活方式”也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拓展中得到了无限延伸。
周力
1991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2003年,生活和工作于法国。曾任深圳画院客座画家、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机场艺术顾问,在2015年被聘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抽象与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2013年至今,受聘于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近期重要个展:“白影”,2017年2月至6月,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生生如環:周力个展”,2017年9月于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我站在窗的中间—心原”,英国伦敦白立方柏蒙塞。作品被众多美术馆、机构及重要收藏家收藏。
【关于小美艺术空间】
小美艺术空间外观
尚暾
小美艺术空间创办人
做小美艺术空间的想法是“于无声处发声”,算是一种态度与尝试吧。
艺术之于社会生活就是一个边缘与次要的位置,当代艺术之于主流艺术更是同样的境况。
用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一个并不算边远的地方,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可能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更多花絮稍后放出
敬请期待
编 辑📝| 张如愚 谢骞
海 报🌆| 石 川
部分图片来自小美艺术空间
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往期月食 |Reading Recommende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想象力学实验室):月食 @ 小美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