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来和去」是金亚楠在想象力学实验室的最新项目。

它还是贝克特的一部短剧,一场无限循环的表演,一种有关开始和结局的结构。这正是金亚楠近期的关注点。

想象力学将于2019年9月推出该项目的同名展览。

这五篇关于环岛的文字是「来和去」这个展览的序曲,同样也作为「为某人设计墓碑」这个项目的阶段总结。文字中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改编自单个或几个参与者。我把他们的故事发生地都挪到了我家楼下的这片环岛中。

环 岛 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晚上八点的时候,她给设计师发了一张图。这是她画的海面,题目叫做《不是纪念碑的纪念碑》。她最近在想这个问题,也是她在展览里要用的主题。三月十八号的时候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海的照片,上面写着off。这片海特别黑,但是依旧可以看出海的细节。那些被固定下来的波浪,每一片左边亮右边暗。在她看来,是她用相机把海面的运动关闭了。原本她想用这片被关闭的海来纪念过去的,四月之后她的想法变了,她希望这是一片此消彼长的东西,说不清楚的东西,像是一个感应开关。她希望通过这张画开启她和设计师之间的对话。
她:「能不能做一个会变化的墓碑,比方说,我decay,它grow。」
设计师:「就是从你变成了它。」
她:「嗯,ORGANIC一些。」
十点了,设计师很久没有回复她,她决定去楼下的环岛看看,听说环岛中间有个池塘,水可以给她带来灵感。穿过小区楼下的斑马线,她从环岛东北侧进入环岛。半夜的环岛没什么人,只有一些走直线穿越环岛的人,以及一两个像她一样寻找什么的人。其中有个女人显得很兴奋,时不时拿起手机记录点什么。夜里除了路灯,其他都是黑的,每一个灯都有自己的照明范围,规规矩矩,组成一段段的虚线。这些虚线向着环岛的中心延伸,在不远处纷纷终止。留出一块黑色的椭圆形,那里就是池塘。夜里的池塘就好像照片里的海,很黑。不同的是,没有海浪那种明确的明暗交界,只有一些柔软的、相互连接着的、圆弧状的亮纹。这个池塘不大,大小也许不及照片里的每一片海浪。相比之下,这个池塘是平静的,像一面黑色的镜子,只是不那么平罢了。但是,又有多少镜子是纯平的呢?她的思虑开始深了起来。
十点半,池塘中心有一条竖直的绿线,大约五厘米长。顺着绿线的方向往西南侧的岸边看去,是一个黑衣服的人。不仔细看的话,隔着一整个池塘很难发现他。这根绿线应该就是夜里钓鱼才要用的浮标。仔细看,绿线上面用红线标明了刻度,总共有四格露在水面上。她和他分别站在这个黑色椭圆的边线上,如果用一条线把他们连起来,刚好能够穿过这根竖直的绿线。有时候,这根绿线的底部会有一段柔软的白色弧线划过,这时候的绿线会抬高一些然后再慢慢地降下去。两人把目光同时关注在了这根绿线上,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关系,通过绿线相互连接,并且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形成一种观察的默契。她开始享受这种黑色中不动声色的默契,但是久了也就疲倦了。
十一点半,一天即将结束,浮标变成了两格。从黑色椭圆西南侧的边缘迅速生长出一根白色的线,沿着水面向着湖中心的绿线射去。绿线连接着一个白色的椭圆离开水面,从绿线离开的位置,水面上划开一个个白色的圆圈。一小片快速扭动着的银白色也离开了水面,扭动着向着黑色椭圆的西南侧边缘飞去。黑色的默契被打破了,他比她获得了更多的形状。一分钟后,绿线又出现在原来的位置上,黑色的默契又一次出现。她忽然意识到浮标就是一个暗示,一个感应开关,有着抽象的样貌,她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个场景,照片里面,绿线变成了白线,池塘变得更黑了。
第二天,她发了一张动图给设计师,这是一张黑色的扭来扭去的人脸,质感就像是她说的有机物。她希望在是一个无限的黑洞,漂浮且没有固定的位置,只有通过某种口诀才能找到它。
设计师至今没有回复。

供 稿 | 金亚楠

推 荐 阅 读 |Reading Recommended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想象力学实验室):想象力学×金亚楠「来和去」#08 环岛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